上海交通大学 第一届 神经人因学和用户体验大会(上)
神经人因学和用户体验大会于6月14日上午九点在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工程馆正式开幕,将近两百位嘉宾、专家学者、参会人员出席本次会议。大会的主持人是张湛老师;由交大媒体与设计学院党委书记单世联教授致辞,并与会人员集体合影留念。
随后,神经人因学专家报告正式开始。
第一位,蒋宏教授(上海交大社会认知与行为科学研究院【筹】负责人),发表了题为《社会认知与行为科学脑科学发展给予QY球友会的启示》的演讲。回顾了2013年发生的大事件,深入挖掘了其背后的人文、科学价值,重点分析了欧美脑科学计划的核心思想,从中获得启示,并通过若干案例,对自然科学在人文社会科学中的应用进行哲学思考。蒋教授的报告让参会者对认知与行为科学有个宏观的了解。(图1)
(图1)
第二位,罗跃嘉教授(深圳大学情绪与社会认知科学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演讲题目为《科技时代如何解读情绪——情绪与人因学》,首先就介绍了脑与认知科学的发展现状与专业研究趋势,随后结合案例对神经人因学这一新兴交叉学科进行了介绍。最后,通过案例,解释情绪中正、负、中性、怀疑四种状态及焦虑情绪对人类评价结果的影响,及生理对于行为的影响。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中,听众们受益匪浅。(图2)
(图2)
第三位,葛列众教授(浙江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心理学会工程心理学分会候任会长、浙江省心理学会副理事长),报告题目为《用户体验的理论与测量》,从心理学的认知、情感、操作角度及测量的主观、生理、绩效的维度分别对应了九种评估方式,提出了神经人因学可以被理解为神经设计学观点,并对听众的提问进行了科学化的推论解答。(图3)
(图3)
第四位,葛岩教授(上海交大社会认知与行为科学研究院教授、媒体与设计学院双聘教授,人文艺术研究院社会认知与决策实验室主任,博士生导师,匹兹堡大学博士),进行了题为《自动化行为启动的心理,神经和遗传研究:注视效应为例》的演讲。阐述了人的绝大部分行为是自动的,外界和自身因素都可能在下意识中影响人的行为,如注视效应实验中,募捐箱旁的人眼图片比花卉图片大大增加了捐款数量。通过案例中生养父母有精神病的儿童比收养家庭有精神病的儿童有更高的发病率,解释了神经受遗传基因影响。(图4)
(图4)
第五位,赵仑博士(中国认知神经语言研究会副会长、济南军区总医院军事医学影像研究所脑功能影像研究室主任(特聘教授)、北京PsyRes研究院院长),演讲题为《认知神经科学和用户体验》。从用户体验传统的调研方式转变到神经学方法,介绍了脑电波仪获取用户情绪等方面的应用,分析其中的事件相关电位,结合肌电和眼动等手段更精准地评估用户体验。通过Logo、广告、服装、产品、游戏、3D显示等案例来展示神经人因学与用户体验的结合。(图5)
(图5)
第六位,薛澄岐教授(东南大学工业设计系主任、博士生导师),报告题为《复杂系统人机交互数字界面设计与认知脑机制》。概述了工业设计到如今信息设计的转变,以及计算机数字界面设计在战机、船舰、核电厂控制等复杂信息系统中的重要性。人机交互数字界面(DHCI)设计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即视觉信息涉及与人的认知失衡。DHCI设计需深入研究操作者的感知、反应、决策、注意、认知等脑电反应规律和信息获取过程中的眼球运动规律,通过合理的设计,在最短的时间内,人获得最准确的判断来完成最精准的操作,以最高效发挥复杂信息系统。(图6左1)
(图6左1)